24
Sep 10

zz一片小记

好文章.分享了~

在《华尔街》一片播出之际,把我之前写的这文章华丽丽地献出来吧。。

在加州做了一天的采访拍摄,晚饭时剧组在一家便宜的海鲜店饕餮。菜刚刚没上桌,我连口水都还未来得及吞下,手机又一次响起。接起电话,是个职业中国女性的声音 。她开门见山说,我是Morgan Stanley中国部的。她说完后停住,仿佛在等待她简短的介绍词——从她嘴边滑出的流利的英文名字,Morgan, Stanley——在我身上发挥出它所应得到的冲击力。事实上,她完全猜对了我的心思。我这几个星期以来一直和金融界词汇打交道,只要听见任何和“摩”,“根”等发生相似的字音或词根,就会浑身打个机灵。我们一直想联系到摩根斯坦利的采访,几乎隔一天就给纽约总部打一个电话,可采访的事情却迟迟得不到回应,也无法接近到他们的高层。所以当我听到来自摩根斯坦利,即便是中国部的回应,早已激动万分,全然忘记了刚刚放在桌上的美餐。

她却用近乎不可一世的态度质问我:“你们是中央台哪个频道的?是不是经济台?我们和经济台的人打交道太多了,怎么从来就没听说过你们?你们为什么不先联系中国部?你们知不知道你们这样做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很多麻烦,而且很不合规矩?你们想什么时候做采访?一个月之内?要我看这基本上是不可能了, 我们要先调查清楚你们的背景,你们的节目,你们的采访问题,然后请示我们的总部上级。所以一个月之内我们很难给你们安排采访了。”

一连串的斥责竟让我不知从何开始辩解。虽然她不在我面前,我却笑脸僵硬。我诚惶诚恐地竭力让这位摩根斯坦利中国部的女士平静下来。我向她表明,我们剧组的央视“血统”是纯正的,我们的立场是中立的,对摩根斯坦利的形象宣传是决无丝毫坏处的,我们对未先经过中国部批准而先联系美国部予以坚决道歉。说毕,她态度缓和一些,而我腋下已经已经出了很多汗,生怕我的只言片语之间再得罪了她。

最终,虽然不是通过以上这位女士的关系,我们得以采访到了摩根斯坦利的高级顾问(Senior Advisor)以及董事总经理(Managing Director)。采访时,摩根斯坦利负责公关的女士穿着职业正装以及黑色条装蕾丝丝袜一直坐在我身旁,话题只要有丝毫敏感,她就会优雅地向被采访人摆一摆手,被采访人便会坚定地向我耸一耸肩,不予透露。于是通篇采访下来,我唯一记得的语句便是摩根斯坦利的商业信条: first-class business in a first-class way——不无戏谑地翻译起来,便是“我们用头等舱的方式提供头等舱的服务”。这句话摩根的高级顾问至少重复了六遍,每次听到我都真诚地微笑点头。临走之际,他握住了我的手,问他今天的采访是否令我们满意。我当时其实想告诉他:“是的,您头等舱般的答案让我们拥有了头等舱似的满意”。但实际上我还以他头等舱的幽默与真诚,告诉他,只有我们导演才知道啊。导演向我示意,很满意,很满意。

与摩根斯坦利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和美林的采访,只不过呈现了另一个极端。由于我的采访经验不足,之前一连串关于华尔街与平民阶层的误解的问题让美林的高层颇为不快并一直有抵触情绪。于是,当我最后问他,“华尔街对你个人意味着什么?”,美林的高层如同发出宣言般地说出:“华尔街对我而言就是美林,就是美林。”他的语气徘徊在句号与叹号之间,让我对他心生敬畏,因为他或许真的是这样认为的啊。

我之所以在这里长篇聒噪与投行的采访枝节并非为了贬低任何人或者任何公司。我们试图联系采访的并非一个带有职位的人,而是一个无缝不钻同时壁垒森严的权力体系。这个权力体系淋漓尽致地体现在我们百般运用关系获得采访里,在通过严密身份验证进入长得千篇一律的办公大楼的过程中,在摩根斯坦利公关女士那不带一丝云彩的摇手下,在什么可以说、什么不可以说的话语控制里,更在“华尔街就是美林”的庄严宣称中。中央台作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媒体之一,我自以为我们至少有足够的权力与他们玩杠杆,但结果是我们高估了自己的自由。同时,如果我们没有现有的身份,去试图接近这个金字塔顶端更无从谈起。

华尔街这个系列片想向人们展示这条300年前不起眼的泥泞小道,是如何在当代叱察风云统领世界,影响到每个人的柴米油盐。而事实上,就算我没有任何金融知识背景,通过参与制做华尔街一片的过程本身也已经足以让我见识了这个资本神话的冰山一角。

华尔街的触角已并不限于物质层面。作为身在华尔街的普通人,生活不是那么精彩。钱自然要赚得多一些,工作时间比朝九晚五长一些,公司中午自助餐的食物要丰盛高档一些。但是什么让每一个办公隔间居然都发挥着如此致命的吸引力,让无数有识青年,包括我身边读美国名校的朋友们对“投行”二字顶礼膜拜、前仆后继呢?如同有一次我与朋友请教Coach皮包的市场主管时她所说的:“我们不是在卖包。我们在卖一个梦。”华尔街何尝不是卖一个梦呢。这种梦的真实与荒诞简直可以套用洛丽塔的经典开篇来描述了——“华尔街,舌尖向上,分三步,从上腭往下轻轻落在牙齿上——华,尔,街。”也许,在摩根斯坦利中国部女士的自信地吐出“Morgan”, “Stanley”两词时,她真的觉得连自己也被赋予了华尔街梦的无上光辉吧。我庆幸自己能够通过本片接受这个梦的洗礼,但更重要的,能够去解构这个梦的处心搭建


21
Sep 10

今天是悲伤的一天

RT

早上上班的时候,路过那一片湖泊,以25迈每小时绕湖转一个大弯.突然感觉有东西从左侧面撞来,我心想,完了,随即感觉车轮轧过了什么东西

我轧死了一只松鼠.之前看见路上松鼠的尸体时我总会诅咒一下那个司机,今天自己就成了被诅咒的人

以前在罗德岛和麻省几乎没有看到被撞死的松鼠(也可能是因为很少出行的缘故),现在在康州几乎2天可以看到一次

松鼠过马路不是横冲直撞的,而是跳几步停一停,东张西望一下,再向前跳去...小时候没有见过松鼠的时候总是幻想美国随处可见,不是关在笼子里供小朋友观察的松鼠.以前从美国回来的人对此发表的观点总是"美国环境好"和"人口素质高"这样...而在我的经历告诉我,这是松鼠的悲剧吧.

中午的时候去离公司不远处的垒球场,路过一片安静的住宅区,有草地有小树林的那种.结果看到一只松鼠被撞死在地上,而更残忍的是,它蓬松的尾巴还竖在那儿...

Bless~~~~


20
Sep 10

白天让我想起马赛,夜晚让我想起马德里的初秋

上周去了密歇根,路过几次但从未走出过机场的底特律,活着单人完成了我人生的首次商务之旅

我从来没有见过被割得这么规整的城市.一片湖泊望不到边际.期间下了场雨,空气潮湿.感觉像是放了一次假,再回到康州时竟然也觉得拥挤.周末的时候去了趟New Haven,逛了逛Yale.看见穿着Hoody,短裤和夹角拖,用环保袋装了很多书的学生妹们觉得非常亲切.才刚毕业的我似乎已经离这样的穿着很遥远很遥远了.在校园可以蓬松着头发呈现出天然呆的表情,可以把腿敲在椅子上,可以抬着一盒食物,可以听IPOD...另外,发现了一家味道好价格好的面店,喝着好味的面汤YY着室外秋风阵阵的感觉是很幸福的~~这样的初秋,白天让我想起马赛,夜晚让我想起马德里先不抒情了...周一又要去蹲点看我的上东区了


13
Sep 10

BISOU BISOU

GOSSIP GIRL SEASON 4

在GYM里蹲点,为了看完一集,踩了1个小时的椭圆机

青兰同学前天目睹了拍摄,Serena果然要去哥大了

-------------------------Summer Ends------------------

秋天.早晨和夜晚都特别的凉.想起2年以前去PARTY的夜晚都要0度,突然很怀念布朗那个简陋的供群魔乱舞的Lounge.


30
Aug 10

星期六

其实这样坐着的时间很少.那个橘黄色的小条条是座椅禁忌

这么卡哇伊的邮票,如果她在该有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