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President Day放假的周一,终于闲在家里,可以有时间回顾一下我的2013。
2013是来美国后内心最平静的一年,但内心对世界和自我的看法却比以前坚定了许多,越来越体会到“人生不同阶段追求目标会不同”这样一个朴素而真实的道理。如同爬山时在半山腰看见山下的小山村,便以为爬到高时就会看到房屋越来越小,脑海中也能构建出尽收眼底的美景。但事实却是当你再往上爬的时候,山下的景色全都被云遮盖了;也有可能峰回路转,你沿着山路绕去了山的另外一边,看见的是江河大海。
记得几年前有个朋友说她决定回国,因为美国的生活充满了预见性,奋斗的目标不过是绿卡公民有草坪的房子和上藤校的孩子。这句话真的吓到了当年正为美国慢悠悠的生活而郁郁寡欢的我,隔着海遥望那些奋斗在CBD的同学们,心想那才是我想要的生活。而几年过去以后的现在,那些最有理想和干劲的CBD同学也加入了美帝吐槽党。而新加入CBD的同学也渐渐开始吐槽中国竞争压力、房价和空气。
这是围城没错,但我刚刚那段描述太过敷衍--用随机瞥见的一两条微博和偶尔的交谈内容把生活的表象粗暴地归纳成几个bullet points。更可怕的是,大脑还继续用这几个bullet points为人生作分析作预测做决定。2013年初读的一本书<当下的力量>就建议人们走出痛苦的方法是停止用大脑分析预测未来,所有的痛苦其实都来自于这样一种脑力活动。单一的自我视角下产生的分析和预测是危险的。比如觉得二人世界旅行特别好带着孩子就是拖油瓶的人,总觉得孩子特别可怕,然而他们也无法体会到带着孩子去那些自己向往已久的地方是一种多么神奇的传承。同样,看上去是有草坪的房子,没有看到的是悉心照料门前寸土寸草的踏实感;看上去是一场场喧闹的聚会,没有看到的是悄然构建中的生活事业赖以发展的人际网。
所以我觉得并不需要急着做一个决定,定一个目标,让事情自然而然地发生。奇怪的是,整个2013年,当我开始真正这样思考时,脚步并未停下,改变的勇气也并无减少。与之前不同的是,身体里“改变的情绪”变得复杂和有顾虑,而这可能是一个改变真正成熟的标志。
Tags: 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