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总结

伴随blog的苏醒,我的年度总结又复活了。尽管自娱自乐,但不失为一件值得鼓励的事。

简单回顾一下年度总结空白的那四年吧。2008挤在纽约跨年,对美国的一切都充满了期待。2009年思乡心切又赶上牙疼,当年的最后一天降落在浦东国际,现在想来那竟是我最后一次保持刚离家的身份回家。2010年毕业找工作焦头烂额,年末数着口袋里的钱去旧金山逛了一圈,新年第一天凌晨赶回波士顿,饥寒交迫中在巴西人的烤肉店里蹭了几口人家搞party剩下的食物。2011年结了婚找了工作又回了趟国,似乎给这四年交上了份还算满意的答卷。正巧石宁小表弟携夫人也来了美国,正要开始经历一切。岁末我们在海港倒数看烟花。波士顿就是这样漫不经心,我想小弟媳可能挺失望的。

2012伊始,生活像原本行驶在峰回路转的小道上的车突然开上了笔直宽阔的高速公路,由此产生的驾驶疲劳像潮水一样有节奏地持续地向我袭来,在寒冷的春天形成迷雾遮住我的视线。一切靠着惯性,没有期待,这样的阴郁感渐渐形成一种生理周期,每当那时,我就坐在8楼公寓的窗边眺望远方。单调的景色很快让我失去了兴致,我常问石宁: "如果正看着的地方突然有巨浪翻滚而来,该怎么办?"石宁的回答是: "大概逃也来不及了。"即使听到这样的答案,我还是想象着如果以最快的速度冲去车库,然后疯狂开去最高地的情景。策划这样的逃往总是让人振奋。我渴望某种力量改变我的轨迹。理智的时候我想也许我在美国追求的并不是生活,而只是一份之前提到的满意的答卷。但已经交卷了我还能在这儿做什么呢?

一个直接的选项是海龟,而很多时候既期待又害怕和人讨论海龟的问题。我希望能从他人那里得到一点真知灼见,但后来终于明白人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讲话,而偏执的想法更多是出于恐惧而不是热爱。这样的负面情绪让我变得非常较真却又非常优柔,试图在所有人的反馈中寻找万无一失的方案。可没多久我就开始厌倦自我辩解和自我质疑,大部分时间我希望一个人呆着。

2012年夏天终于姗姗来迟,回国举办了婚礼。见大家挺开心的我也挺开心的。更重要的是,我看到了自己新的一面 -- 隐藏个性和分享快乐。我欣然于大众路线,希望和更多的人取得联系。换成四年前,我一定又会绞尽脑汁地搞点自以为是的小个性。但现在,刻意坚持带来的孤独对我来说已经太多了,不需再添此一笔。

在中国的两个礼拜让我反思自己的还有一件事,那就是见了我和石宁以前的朋友,他们各人不同的生活让我心胸开阔起来。初夏夜晚的美食与闲聊让我觉得美帝那些人那些事十分遥远,也觉得自己那时刻防守攻击的心十分愚蠢。我想造成这一切的一个原因是狭窄到几乎只剩自己的生活圈子,清高和偏见才得以疯狂滋长。后来在网上看到一篇每个傻逼一生的精神动力就是试图证明除了自己别人都是傻逼的文章,对自己的狭隘后怕不已。

回到美国2012下半年的生活明显比上半年有所改进。第一项进步就是每月都有目的地外出一次,7月划皮筏艇,8月乘着搬家后放松在海边呆了一晚,9月去秘鲁爬山徒步,10月探望青兰师姐刚出生的小妞顺便在百老汇看了场Wicked,11月底在新奥尔良,12月底去波多黎哥爽了几天。期间也联系了不少同学,跟进他们的生活状态。虽然海龟的问题会被直接或间接地提起,但我的神经已没有那么脆弱了。

第二是学习新技能。折腾会了自由泳,也由于工作的需要开始看一些设计方面的书和学习简单的编程语言。挫败时感觉自己完全没有长处,但心平气和时也为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勇气感到欣慰,也感谢美帝能不断让我发现新自我。也许从现在开始我才真正走出学生时由公众期望规划人生的阴影。没有公认的目标,“要成为怎样一个人”的问题才变得个人化,而我的性格,兴趣,弱点,价值观也逐渐显露出它们本来的样子。

第三是纪律。早起对我来说一直是件很困难的事,但通过观察我发现无论是职场还是其他领域那些我佩服的人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早起。还有的共性是持续锻炼和一项健康的兴趣爱好,然而这两点需要充足的属于自己的时间来保证,那么早起就是必须的了。现在我努力让自己作息规律,一周七天都尽量维持在8点半左右起床,12点睡,这比起我过往晨昏颠倒的生活已经是进步。

最后一点是最重要的,也是将近年底才开始有所领悟,那就是放松。这其中有很多内容,比如放下对别人的要求,放下自己的看法,放下对未来的规划,包括我之前讲的生活安排,其实不用刻意,当充实成为强迫症时也是一种病态。“放松”对已经习惯了紧凑生活方式的我来说并不容易,但开始这样处事的确让我轻松了很多,只有不试图强加和控制才能解放自己。我现在感觉很自由。

所以2013年,我希望借在美国这段生活经历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也希望家人朋友能身心健康。看看周围人鼓起的油肚,感受下空气中充斥的负能量,我想,保持身心健康对绝不简单:)

Tags: 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