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鲁行杂记 -- 马丘比丘

从神圣山谷搭夜间火车去马丘比丘,一到站就感觉任何人都会爱上这里。随着人流慢慢出站即步入夜市:一条狭窄的石阶路缓坡而上,两边是琳琅满目的商铺。木雕和颜色鲜艳的织品充满了南美的原始风情,而文字和信用卡标示也带来了熟悉的语言和现代文明的气息。

我和石宁边走边对话。

石宁:“这里太像丽江了。”

我:“如果能在这里住上一年,每天靠打工挣些小钱维持生活,一定会很充实。每天都能遇到新的人,有不同的故事不同的人生。”

石宁:“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年轻人喜欢这样的生活,号称他们'在路上'。但他们其实只是'在旅游景点'。这种地方是世界各种小资的汇聚,并不是我们前几天看到的真正的秘鲁。在这儿很容易找到你熟悉的生活,但又能感受到一点点不一样的文化,所以人们才那么容易适应这里。这是一种错觉,人们以为是融入当地,其实是逃避现实。”

我们背着所有行李继续拾级而上,一会儿便到了今晚的住所。无论如何,终于回归室内了,而且有网络。我还是忍不住现代文明的恶习--发了几条微博后倒头睡去。

第二天5点就被Hever叫起上路。月亮还挂在天上,集市虽没有昨夜的喧嚣但已开始了一天的忙碌。远处的车站早排满了人,几乎都从这个镇上唯一的车站坐大巴去马丘比丘。

我们可能是一天中最早进入遗址的游客。马丘比丘所在的山群不高,在晨雾中特别秀美,也确实很像印加人轮廓分明的侧脸。我和石宁一边听Hever讲历史传说,一边等待日出。马丘比丘建在海拔2500米左右的山脊上,被森林围绕,很难发现她的存在,像是一座空中之城。所有的房屋全由石头堆砌而建,计算精密,借助山势地形使其错落有致。考古学家对马丘比丘有很多种解释,但从遗址内保留下来的一些庙宇和天文观测点来判断,我比较赞成这里是用来祭神和研究科学的说法,可能就相当于今天的大学吧。

不一会儿,太阳升起了,果然和500年前印加人计算的一样,第一缕晨光从“太阳门”照进马丘比丘,整座遗址立刻被染成金色。古人与自然建立联系,从自然汲取力量的能力让我震憾,也让我感到自己内心的苍白与空洞。

走在古城中,Hever向我们展示了印加人聪明智慧的种种细节。比如仔细观察围墙就会发现一些石块边缘有凸起,相邻的石块便利用这些凸起像拼图那样牢牢相扣以增加稳固性。还有我一直很关心的怎么锻造如此平滑的石块的问题,Hever说附近的山上有很多大石头,印加人把它们运下来以后在石头上凿洞,然后把一种会吸水的木头放进去,往里面灌水,这样利用木头膨胀的力量使岩石断裂,最后用坚硬的鹅卵石把岩石表面磨平。Hever还补充说,很多外来者参观过马丘比丘后四处宣传这是外星人的作品,在我看来,他们只是不愿意承认我祖先的智慧。

太阳渐渐升高,游人也越来越多,而我和石宁却逆着主流方向出城。遇见年迈的老人拄杖路过时,我想,下一次再来是什么时候呢?很多最后一次是在无意识中发生的,趁着有意识的时候,就先当这是最后一次吧。

全部照片

Machu Picchu

Tags: 秘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