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视觉化@Harvard 笔记(2) 续

4. 数字讲的故事

人们说“数据自己会讲话”,那么视觉化后的数字讲的故事会变得更生动。第一个是Charles Minard (C.J.Minard)在1869年讲的拿破仑1812-1813年兵败俄国的故事。浅咖啡色代表了从法国出发去莫斯科的路线,其粗细随着军队的人数的变化而变化。拿破仑虽一路胜利但伤亡惨重。到莫斯科,拿破仑面临着难搞的俄国人,寒冬将近和国内马莱将军策划的政变,不得不撤回。黑色代表了从莫斯科撤军的线路。此时军队的人数和出发时已经不能比了。在图标的下方,Minard还标出了当时的气温,逐日下降的气温使不少士兵被冻死,是拿破仑兵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二个故事是关于1854年英国伦敦的霍乱(Cholera)。John Snow是位医生,他非常怀疑霍乱是由空气传播的主流观点。经过研究调查,他把疫区的所有公用抽水机和死亡人数(小黑柱)标记在地图上,进而发现死亡人数集中分布在Broad Street上的一台抽水机周围。虽然这并不能最终确认霍乱的传染途径,但却为后来的研究开启了新道路。

5. 抽象艺术

本人认为视觉数据(和infographics)最大的魅力就是在于寥寥数笔就能展示一个世界。地铁线路图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不知道你是否留意过地铁线路图有2种,一种在正常的地图上绘制地铁线,遵循线路延伸的方向,拐弯的弧度和每一站之前的相对地理位置,而另一种是在地铁站常见的直线型,着重强调各条线路间的连接。前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地理位置找到最近的地铁站,而后者在地铁站或地铁里方便地提供换乘信息。纽约时报2010年曾经有一篇文章介绍纽约地铁线路图的变革,交替出现了上述的两种设计概念,另外,在颜色,文字标识,甚至曼哈顿岛的形状方面也不断滴演变。不过总体的趋势是,越来越像google地图。下方是2副截图,左边是当今的设计,右边是1972年Vignelli’s Classic。

全文:http://www.nytimes.com/interactive/2010/05/27/nyregion/new-ny-subway-map.html

6. 人机交互

很久以前如果不善于绘画,似乎很难在数据视觉化领域有所成就。而1963年Ivan Sutherland在他的博士论文中首次展示了画图板Sketchpad,1968年Doug Engelbart发明了鼠标后,普通人也能与计算机交流了。没有绘画功底也不会束缚创造力,一切(arguably)精致又便捷。虽然我认为这意味着当今编程能力等于旧时的绘画能力。对更多的人来说,探索数据更有趣了。下面给三个好玩的例子。

例一:BabyNameWizard

http://www.babynamewizard.com

由美国科学家和艺术家M. Wattenberg在2005出品。其中一个NameVoyager功能记录了美国各种人名从1880年代至今的流行趋势。我随便试了几个在中国流行的名字,发现几乎全部集中在上世纪40年代-80年代。我猜想这可能是因为热衷英文名的中国70,80后,其实是受西方更早以前的文化的影响,我们成长的年代价值输出远没有现在那么实时。这个网站还可以帮助取名字,加上一些条件,如性别,宗教,含义等等,它会从数据库里筛选出符合条件的结果。不过作为中国人,我还是觉得广泛流传的“职场英文名看人物性格”在中国更靠谱。

例二:人们如何度过一天

http://www.nytimes.com/interactive/2009/07/31/business/20080801-metrics-graphic.html

纽约时报2009年出品的2008年美国人如何度过他们的一天,可以细分到不同人群(男女、教育水平、年龄、种族等)。横轴是时间,纵轴是对于某个固定的时间(段),对于选定的群体,多少比例的人在干什么。可以预期,睡觉还是最重要的。

例三:电影受喜爱程度的地域分布

http://www.nytimes.com/interactive/2010/01/10/nyregion/20100110-netflix-map.html

NetFlix是美国出租电影的公司,邮寄方式出租DVD,看完了你再邮寄回去,不用付邮费,它也提供网上直接(付费)观看的服务。不过今年上半年貌似被苹果亚马逊的相似服务整到不行。记得某天早上醒过来,我收到他们CEO发给用户的信,第一句竟然是“sorry, I screw it up",随后Netflix整合、剥离各种产品,嗯,我们也就退了很多服务。

言归正传,2010年纽约时报把美国主要城市各个区在Netfix租碟情况标记在地图上(A Peek into Netflix Queues)。一些有趣的现象浮出水面。比如像本杰明巴顿奇事这种全美一片红火的电影,在芝加哥,达拉斯的几个小区会特别不受欢迎。再比如"百货警察“(Paul Blart: The Mall Cop),在我家这片(Burlington/Woburn)就特别受欢迎,因为就是在我公司旁边的商场拍摄的。

7. 总有一种视觉数据让我们泪流满面

啰嗦了这么久,最后分享Hans Rosling在TED上的两个演讲吧,也许曾让不少人三观爆裂~

2006年关于世界发展

http://www.ted.com/talks/hans_rosling_shows_the_best_stats_you_ve_ever_seen.html

2007年关于贫穷(末尾还有Rosling的吞剑表演)

http://www.ted.com/talks/hans_rosling_reveals_new_insights_on_poverty.html

顺便附上他创立的Gapminder-基于事实的世界观,有兴趣可以自己逛逛~

http://www.gapminder.org/

Tags: DataV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