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纽约想到的

今天下午在JFK送爸爸妈妈上了飞机后(说起来这还是我第一次在机场送人),穿越了大半个曼哈顿岛找到了青兰.于是接下来的2天就暂且宅在哥大这边.

纽约的不适合居住的理由有N多,但是我总能找出N+1条吸引我的理由.远眺曼哈顿,脑海中只会浮现出2个字--"帝国",才会知道什么叫"水泥森林",而我熟悉的陆家嘴金融中心相比之下只能叫"水泥树林".

在纽约的大街上走,不时听到天空中呼啸而过的飞机,不知道有多少人带着梦想来,留下遗憾而离开这座神奇的岛.也算是名校毕业的我在两年前这样来,不知道多久以后会以怎样的状态离开.

"飞跃"是一个寻找自我的过程,在这里我真正体会到了由强大的基础科学研究与深厚的人文情怀支撑起来的教育.和爸爸妈妈在波士顿的时候正好赶上了哈佛的毕业典礼,校长讲话里一字未提商学院培养了多少精英,反而强调的是个人发展与服务社会的关系.在布朗,虽然老师会请高盛,麦肯锡的人来客串,也很鼓励学生去和他们直接交流,但从不讨论薪水,今年有多少人进了这些公司等等.

当然,以上是教育的理想主义,而现实和我的本科经历差不多.摩根斯丹利和贝恩的招聘会比图书馆见到的人多,平时上课不见踪影的兄弟会姐妹会的帅哥美女全部都出动了,比里那些上东区的更光彩照人,并且他们能继续光彩照人下去.传说投行10个空位,8个招了GPA 2.0的橄榄球队队长以及兄弟会的帅哥,2个招了GPA 4.0的亚裔.昨天在校内上看到一篇类似于"哈佛校长如是说"的帖子,讲到本科生要多参加体育锻炼,因为可以培养领导力,然后例证华尔街多少NB的人出身橄榄球队队长...对于这个论点,不否定也罢,但这肯定不是出自于哈佛的校长(校内上很多帖子看了就有想抽的冲动).华尔街招人更多的不是看你的领导力与才干,橄榄球队队长除去领导力之外有更多有价值的东西.这就是华尔街,或者一个"少数派"所面对的美国社会.

还好,美国社会的理想和现实在我的体验之中是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状态.天平的两端一上一下发出奇异的光芒使我没有和爸爸妈妈跳上同一架飞机飞回上海.

本科第四年毕业的时候曾和某位牛老师谈话,谈完之后的感觉就是我是为那些NB的投行咨询而诞生,大学毕业之后应该尽快找一条使自己"功成名就"的道路,比如咨询-->名校MBA-->更好的咨询.始终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咨询/投行,到底该怎样实现我的价值.抱着"想既然我被定义为美国咨询公司诞生,那我就直接来美国吧"的想法而离经叛道,2年来在一个并不舒服的地带四处碰壁,但却越来越清楚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将要怎样实现自我价值.这比单纯地"要成为牛人"要实际的多.

写不动了,照片慢慢上...

@NYC

Tags: